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凯发登录首页

2018-01-19    作者:乡村行    来源:

张道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认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基础上,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力深化农村“三项”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三大”体系、着力打造农村“三支”队伍,加强科学谋划,抓牢关键环节,完善政策体系,扎实有序推进。
    1深化农村“三项”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要探索和完善家庭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措施,稳定农户的承包权,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或入股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放活农村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户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家庭实质性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要统筹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逐步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市,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积累一定的初始发展资金,使集体成员能够充分享受到集体土地出让带来的增值收益。要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在保障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空心村”闲置宅基地拆旧复垦力度,按照增减挂钩要求,通过公开拍卖土地复耕券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促进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所有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清产核资,科学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城中村、城郊村和集体经济发达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资产量化到户,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过去集体资产集体统一经营变为今后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经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在传统农区农业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作为今后财政扶持资金的承载主体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管理,解决好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建立一套既能体现集体经济优越性,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2构建农业“三大”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优化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促进农业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化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要以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开展组团式融合发展,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带来的增值效益。要积极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深度挖掘农业所蕴含的观光、体验、休闲、教育等多种功能,推进都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以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特色产业发展。要以现代化的冷链储藏运输设施设备作支撑,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等大宗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搭建集生产、教学、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大联合攻关力度,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以“互联网 ”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应用,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覆盖率。引导和推广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方式,广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地理标识农产品。严格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动土地流转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通过实现农业服务全程化来推动生产服务型农业规模经营。
    3打造农村“三支”队伍
    创新选拔一支基层干部队伍。要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采取“公推直选”“跨村任职”“村官定制”等形式,将带动能力强、群众威望高、办事公道正派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支部书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其进行集中轮训,使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要拓宽基层干部选人用人渠道,从种养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等优秀人才中,优先选拔一批懂经营、善管理、视野广的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优化基层干部结构,使其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航人”。
    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构建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于一体的培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人社、扶贫、教育部门“四路并进”的培育机制,采取省、市、县分级推进以及课堂培训、线上培训、田间培训、基地实训等多种方式,着力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以及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培养稳定一支服务“三农”工作队伍。要从事业上、感情上、待遇上多为基层“三农”工作者着想,稳定一支对农业有认同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对农民有亲近感的基层工作队伍,让其能够心系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承担起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任。要稳定一支科研水平高、年龄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研发和推广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帮助家庭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要筑巢引凤,吸引一批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归雁”队伍,发挥其见识广阔、熟悉农业、了解农村的优势,带领和服务小农户共同创业致富。要稳定一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队伍,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任务落实到位,把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政策要求宣传到位,服务好、推动好乡村振兴战略。⑩4
    (作者系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
阅读:41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乡村行皖icp备15023298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