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铺村村情介绍
天天天水网记者 永德 晓亚 文都 杨旭
王家铺村位于秦州区牡丹镇西南部,三国古战场木门道所在村。距镇政府7.5公里。全村气候高寒阴湿,年平均降雨量640毫米,平均气温17.2℃,无霜期180天,海拔1639.7米,耕地面积5258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新阳、木门、下王山)11个村民小组,共计359户1765人,
近年来,王家铺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林果、蔬菜、养殖、中药材产业培育为主线,以公共服务发展为保障、以党员群众教育培训为基础,与时俱进,创新载体,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工作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全村扶贫攻坚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基础建设,夯实村集体发展基础。集体经济要发展,基础改善是关键。这是王家铺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集体商议确定的首要工作重点。为了将这一目标尽快落到实处,村党支部在全面掌握情况、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推进脱贫致富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等问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提出“立足实际、夯实基础,分析现状、找准问题,破解难题、探索新路”的工作新思路,抢抓“双联”行动、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的利好机遇,围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贫困人口逐步减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工作重点,理清思路,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全力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产业路1条、4.7公里,硬化巷道1条、0.65公里,新修梯田700亩。进一步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拆除危墙80米,涂白刷新墙体2000米,新建垃圾池3处,栽植行道树50棵,建仿古墙200米,挡土墙210米,修建河堤710米,越堤道1座、跨河过路箱涵1座,新修主街道排水渠(双面含底)600米,房屋散水600米,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强化教育培训,党员作用充分发挥。为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法律法规和种养殖技术,村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举办技能培训班,提升广大党员及群众的致富技能,形成了以党员干部为引领的全方位培训机制。同时,利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抽调2名农业技术员长期蹲点指导,为每个产业发展示范点选派指导员1名,为种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和项目扶持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增强群众主动发展、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意识。全村先后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期,培训200多人。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转型”的思路,开展劳务输转技能培训2次,培训“两后生”10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以前的不足5000元提高到2016年的6146元。
三、培育富民产业,农民致富热情不断高涨。农民经济要改善,富民产业是关键。村党支部抢抓“双联”行动、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的利好机遇,先后组织农户参加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解决了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的困难,促使以林果、蔬菜、中药材、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林果、蔬菜、中药材、养殖共同发展的格局,收入达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一是合作社带动,发展林果业。苹果、核桃是王家铺村的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但普遍以零星种植为主,不仅规模小、水平低,而且效益不高。为了有效促进林果业发展壮大,该村坚持因势利导,鼓励群众流转闲置土地,2016年,采取“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办法,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亩,建成核桃园一处,不断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二是示范引领,发展蔬菜产业。借力土地流转平台,依托秦州区家家鲜种植专业合作社、秦州区刚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启动实施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流转土地400亩,分三期建设钢架大棚500座,日光温室10座,今年计划新建钢架大棚220座,日光温室2座,2018年新建钢架大棚140座,日光温室4座,2019年新建钢架大棚140座,日光温室4座。同时,配套完善基地灌溉、路网等附属设施。目前已建成钢架大棚179座,新建机井2口,临时办公用房18间360平方米。基地的建设运营,可为当地群众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基地的正常运行,可以吸纳当地富裕劳力就地务工,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三是人畜分离,发展养殖业。打开王家铺村扶贫攻坚作战图,凡是标有动物图案的地方,都规划在远离人群的沟边咀稍。王家铺村对养殖布局作出的大调整和大突破。人畜混居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四是培育典型,发展中药材。面对中药材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紧紧依托土地资源的优势,培育典型,辐射带动。扶持农户种植半夏、灯花等中药材50多亩,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针对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难题,村党支部多方协调金融机构落实双联扶贫贷款,努力解决农户贷款难、资金不足的问题,注册成立了王家铺村互助资金发展协会,协会资金20万并争取到“双助贷”44万,协会累计向10多户农户发放借款20万余元。同时,将资金结息和 “双助贷”占用费,纳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效解决了村上无钱办事的难题。
四、强化支部引领,服务水平得到优化。为了使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王家铺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 协会 农户”的党建工作模式,依托结构调整中形成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主战场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把基层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展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产业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和公司的生产场地、设备、管理、资金等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支部引领、协会服务、党员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收到了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了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农民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增收水平,创新了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对接共振。
中国乡村行qq:467792709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