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振兴新集体经济-凯发登录首页

时间:2018-03-10 19:02:29   作者:乡村行   来源:   阅读:921   评论:0
内容摘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振兴新集体经济中国农业新闻网——陕西袁家村以新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赵强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再重视。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振兴新集体经济
中国农业新闻网 
——陕西袁家村以新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赵强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再重视。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把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2007年以来,咸阳市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通过股份制改革,经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形成了党建引领、政经分离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三产带二产连一产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股份合作、利益共建共享共富的分配体系;以新农民、新技能为主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营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

新时代呼唤新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难以保障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难以实现村集体的自我发展与壮大;难以适应推进现代农业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了“既要壮大集体经济,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定为“特殊的经济组织”, 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另外,解决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要求振兴集体经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围绕着“协调平衡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观点”并用之指导区域发展,而且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观点”并用之指导农村的改革发展。“两个飞跃”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从农村破题,大包干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当时中央文件提出要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社会生产力与个人生产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体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大量“空壳村”的出现,村集体对村民的服务能力逐步减弱,更面临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和弱势的交易地位。如何解决“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以适当方式强化"统"的一面,理论就是“三权分置”,实践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而“统”的载体和途径,就是加强合作制经济。新的组织和产权制度安排要求与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从传统集体经济向新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集体经济不同于传统集体经济

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传统集体经济强调生产资料的集体性质,成员不得单独使用生产资料,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存在边界不清和少数人经营和决策的问题,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

在新常态下,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具备加快转型的条件, 开始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迫切呼唤新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安排和凯发登录首页的解决方案。所谓新集体经济,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村集体与村民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统一管理,产权共有、分配清晰、共同富裕的合作性集体经济。新集体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越性,又坚持集体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以产业发展来带动和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将产权明确到人,村民和集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强调保持公平的同时又兼顾效率,充分调动了集体成员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的调节确保共同富裕。

目前, 拥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农村集体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15年底, 全国无经营收益的行政村、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分别占全国总行政村的53.6%和22.7%。一些地方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不明、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缺乏保障等问题要求发展和壮大新集体经济。

新集体经济应具有新特点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通过对陕西袁家村等一批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村级组织成功案例的剖析,认为农村新集体经济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 党建引领是根本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新集体经济的根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领导一切”政治原则并写入党章。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核心就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有一个敢为人先、一心为民的支部书记,有一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党员干部。

(二) 三产融合是路径

纵观历来发展规律,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亦是如此。只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闭环产业链和品牌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有充分的产业依托,农民才能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链条中收获更多的利润。近年来,袁家村从乡村旅游起步,第三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优质农副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遍布各地的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使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和良性循环。形成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和成熟商业模式。

(三) 三生共赢是原则

三生共赢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一切发展行为都必须能同时使自然生态得到改善,人民生活得到提高,经济生产得到发展,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发展格局。过去三十多年来,农村成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化学农业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新集体经济必须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以光伏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为重点,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扶贫农业、产城融合农业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三生共赢”。

(四) 股份合作是基础。

《宪法》规定:“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党中央提出: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的权利。因此,股份合作是农村新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袁家村股份制经营模式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其一、基本股,为盘活闲置资产,又便于把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结,袁家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其二、混合股。袁家村每一个商户,每一家农户的持股结构都不一样,既有资本入股,还有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有袁家村的,也有周边其他村的,形成了混合持股的结构;其三、交叉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入股的店铺,入股的村民范围已扩充到在袁家村的各类经营户;其四、调节股。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村上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以缩小他们与高收入商户的差距;其五、限制股。在合作社入股过程中,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股份合作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大大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五) 政经分开是保障

我国村民委员会是由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选举产生的基层“政务性”组织,以“村民”为管理和服务对象,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等集体所有资产为纽带,以“成员”为资产受益对象,承担土地承包、资源开发、资本积累、资产增值等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等经济事务的“经济性”组织。针对因人口流动增强带来的农村社会结构出现变化的新情况,农村需要建立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党组织、村(居)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要“各归其位、各营主业”,实现分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实行“政经分开”试验,由有经营能力的专业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既可以提高经营效率,也可以缓解矛盾冲突,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袁家村在转型突破过程中,针对集体经济实力和集体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外来创业人员和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打破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政经混合”的治理模式,推行“政经分离”,在集体经济问题与其它问题之间建立“防火墙”,让股权纷争固化在经济组织内,党组织得以从集体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好即夯实党务、落实政务、创新服务、健全监督和做好矛盾调解,居委会专责做好自治与社区服务,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专心发展集体经济,从而促使三大组织各归其位,有效破解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治理难题。

(六)共同富裕是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出发点和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成果让全体村民共享。袁家村认为,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算富;为此,他们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其一是抽“肥”补“瘦”。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村上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对于低盈利但不可缺少的商户(比如手工馒头),村上还会给他们一定的补助,缩小他们与高收入商户的差距。其二是以“强”扶“弱”。依靠乡村旅游富了的袁家村人,并没有忘记十里八乡的乡亲,他们把东周、西周、官厅等周边村近千户困难群众,请进袁家村经营特色小吃、参与股份合作、从事社区服务,帮助他们致富,让他们共享袁家村发展的红利。其三是以“点”带“面”。袁家村依靠乡村旅游闯出的路子、积攒的人气、集聚的商气,正在有序实施“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战略,让周边群众都能搭上袁家村快速发展的便车。(作者为陕西省咸阳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主任)

分享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