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乡村旅游

中国“最雷”的美丽乡村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凯发登录首页

时间:2018-01-06 18:39:38   作者:乡村行   来源:   阅读:525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最雷”的美丽乡村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中国“最雷”的村子就是位于黔南的怎雷村怎雷村:位于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长四个自然寨组成,面积0.52平方公里。形成年代据寨中年长者口述家族史......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

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

中国“最雷”的村子

就是位于黔南的怎雷村

怎雷村:位于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长四个自然寨组成,面积0.52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据寨中年长者口述家族史及田野调查资料推断,其先辈约于清康熙年间迁居于此。现全村居民共221户,1017人,有水、苗两种民族,水族占65%,苗族占35%。

日常生活中操水语、苗语和汉语,水族能说苗话,苗族也能讲水话。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环境,同一块蓝天下,但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各自的文化特色。 怎雷古建筑群座落在半山坡上,面对依山势而建的雄伟的都江古城垣,下为层层梯田,周围古树成荫,竹林密布,环境优美。山、林、梯田与青瓦覆盖的传统民居建筑互为衬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民居共有200余栋,均为传统的“杆栏”或“杆栏式”建筑,其中百年以上“杆栏”民居有14栋,“杆栏式”民居186栋,禾仓110栋。长期以来,怎雷村寨的水族、苗族同胞和睦相处,民族团结,呈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特色。

怎雷古建筑群是贵州、广西等省区水族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习俗等的典型代表,即全国水族文化的缩影,是研究水族民族传统文化和建筑的重要载体。怎雷村寨于2002年6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典型民族文化村寨。

据寨中老者说寨子已有300 多年历史,现为贵州省首批典型民族文化村寨之一。怎雷由上寨、中寨、下寨和排长组成。其中上、中、下三寨依次坐落在半山坡上,主要居住着水、苗两族。从远处看,一片青瓦覆盖的传统民居建筑与青山浑然一体,梯田、林地点缀其间,颇具特色。

怎雷村上寨和下寨全是水族居民,中寨则既有水族又有苗族。单从建筑上其实分辨不出水族和苗族的差别——村中人家造房请的都是同一批木匠师傅。不过晾在窗前屋外的不同民族服饰就像鲜明的旗帜,让人一下就能分清族别。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的水苗两族人们并不因为穿着不同的服装而划清界限各自生活。

在怎雷村,水族人会说苗话,苗族人会讲水话,既延续各自的传统,也彼此尊重、求同存异。走在寨里的小道上,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苗族妇女和水族妇女一起坐在屋檐下聊天,一边的水族妇女手中缝着水族风格的绣花鞋,另一边的苗族妇女,织着色彩鲜艳的苗族彩布……傍晚时分,太阳慢慢沉入云中,人们各自回到家中,生火做饭,房顶上炊烟袅袅,渐入夜色的怎雷寨重归宁静。

怎雷是水族和苗族聚居村。水族与苗族之间不但团结和睦,唇齿相依,而且已经通婚联姻,生育的后代族别以父亲的民族为主,服饰以母亲的民族为主。岁时习俗主要有撒秧结束吃粽粑,秋收结束过“端节”。水语“借矣”、“借端”。全寨把秧种撒结束就吃粽粑。端节是以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上旬( 农历八至九月的亥日) 过端。届时有敲铜鼓、跳铜鼓舞、芦笙斗牛舞祭祖等活动。

美丽乡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分享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