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群众福祉得到大幅提升。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大力推行两包一联、信息监测、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产业、健康、教育、就业、生态、金融扶贫等8个方面49项扶持政策,县本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829.25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率100%、支出率98.97%,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获贷率为99.3%。通过苹果、中蜂、食用菌、设施养殖、光伏等产业和“三变”改革、“合作社(企业) 贫困户”等模式,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全县105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到位,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全部竣工入住,率先在全市完成“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安置贫困劳动力356人。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退出贫困村11个,脱贫136户46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社保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城乡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养老、助残、慈善、殡葬等事业统筹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2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处理案件71起,追回工资2017.6万元。成功创建为新一轮市级双拥模范县。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黄陵中学首届“高新班”本科上线率100%,桥山中学与高新一中合作设立“高新班”4个。省级示范幼儿园增加至3所,店头镇第二小学建成竣工,新区幼儿园、新区中学项目有序推进。卫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启动西安交大二附院第二轮协管县医院工作,县医院“二甲”创建具备验收条件。完成中医院迁建主体及室内部分安装工程,维修改造卫生院3家,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185个。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县内就医率达到90%以上。我县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县、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验收。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人口自增率为5.8‰。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日”示范、“三秦舞王”广场舞大赛、2018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陕西主会场等活动,争取承办的十四届全运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上报待批。我县被评为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县,并在全国广场舞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1个,第6届全市小戏调演中荣获“特别奖”1个、“二等奖”2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大检查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越级访较上年下降54.3%,我县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并被省信访局推荐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平安黄陵、法治黄陵建设扎实推进,查处各类治安行政案件391起、刑事案件303起,发案率分别下降1.5%、11.7%,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厚植绿色、永续发展,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及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取缔城区非指定煤堆放点5家,拆改燃煤锅炉21台,淘汰黄标车118辆,城镇饮用水源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单位gdp能耗下降3.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7.5%、3%、74%、9.1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1天。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改,针对中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4个。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退出井场31个,已全部恢复植被或原貌。陕西黄陵煤化工公司周边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签订搬迁协议370户,完成搬迁302户,分别占需搬迁户数的85.6%、70%。深入推进沮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督促企业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一批封闭式储煤仓、污水处理站、三级沉淀池、轮胎冲洗池等环保设施,取缔沮河流域堆煤点21家、非法排污口20个,注销砖厂采矿许可证7家,关闭不达标洗车台10家,处罚洗煤厂14家,清理河道杂物1275吨。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完成三北、天保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共3.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全面加强古柏防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中熊猫”黑鹳和绿头鸭、秋沙鸭等野生珍禽在沮河成群出现,成为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新亮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实施“七五”普法。研究制定《政府工作规则》《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促进政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65件,党政纪处分273人。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县人大议案4件、建议22件,县政协提案9件、建议29件,办结率分别为100%、72.7%和77.8%、86.2%。
与此同时,统计、科技、金融、物价、粮食、盐务、人防、气象、档案、地方志、国防动员、食药监管、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2017年是黄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些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关心帮助,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苦干实干,离不开驻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参与配合。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黄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创新引领不充分、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加快发展、全面发展、追赶超越的压力很大;资源型经济的特征仍未根本改变,仍处于价值链低端,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质量不高,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投融资机制不活,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投资增长空间受限;建设任务重、转型压力大、发展欠账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争项目争资金仍然是各级各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全县仍有1600多名农村贫困人口,广大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药安全、生活环境等方面还有诸多期盼,补短板、惠民生、促和谐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少数干部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精气神不足,庸懒散奢、推诿扯皮和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违纪违法现象仍有发生。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做好新常态下的政府工作,推动黄陵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能源电力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突出抓好“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黄陵煤电基地、国家1号步道、苹果产业化、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脱贫攻坚、沮河流域综合整治、沮水文化街区、综合交通枢纽及路网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着力办好“棚户区改造安置、新区幼儿园和新区中学、县人民医院建设、合作办学、医院托管、新区及重点镇供水、城市供热系统升级改造、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老年公寓、老城区改造及新区功能提升”惠民十件实事,推动“两富两美”新黄陵建设迈出新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上述目标,是县委、县政府通盘考虑、慎重决策后确定的,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我们加速转型、优化结构,也与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安排和加快追赶超越的中心任务相衔接。相信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综合分析今年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当前,国际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国内市场供需关系仍然复杂多变,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坡、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化蛹成蝶、转型升级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追赶超越、争先进位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存在,但化危为机、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动摇。通过多年的努力,黄陵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给我们带来了难得机遇;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和各级对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的重视支持,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加之我县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要素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牢靠的基础支撑。我们坚信,全县干部群众一定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在新的一年里谱写黄陵发展的新篇章。
三、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促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启动省级工业经济强县创建。通过深度转化、减量置换等方式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抓住延安综合能源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黄陵煤电基地建设,争取延安—西柏坡—雄安新区输电通道纳入全国电力规划滚动调整。力促店头电厂一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完成河北建投火电项目前期手续并力争开工。推进光电、水电、风电多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煤矿复产复工,年内引导退出煤矿2个,化解产能45万吨。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工业生产的关系,深入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完成原煤、原油、发电、玻璃微珠等工业品产量计划,工业总产值达到208亿元,增长6.4%。二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把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龙头工程,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龙头工程,作为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全力支持配合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加快推进文化园旅游服务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帝文化中心外围覆土、室内展陈等建设进度,年内全面建成投用;加快推进黄帝陵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清明前团餐厅、商业街、停车场投入运营,年内完成所有建设项目并全面运营。启动实施沮水文化街区、国家1号步道等项目,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抓好黄陵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创建,年内完成潮塔古镇会议酒店、养老医院等主体建设,全面完成马山轩辕风情文化小镇、旅游导览导示标识系统、索洛湾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加快薰衣草风情园、轩辕农耕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办好清明公祭、重阳民祭、中秋圆梦、跨年祈福等活动和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等赛事。全年计划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亿元,分别增长19.4%、19.1%。三是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完成隆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及秦家塬、桥山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任务,开工建设锦寰、旭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继续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年内创建市级专业村18个,认定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15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促进“三园一田”提质扩面,实施“515”矮密栽植示范工程,推进“黄陵翡翠梨”“响富”苹果等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中蜂、食用菌等产业技术培训,以新技术新品种的加快引进示范推广,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特色化规模化区域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以苹果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后整理工作,大力加强“三品一标”认证③和品牌建设、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建设,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质效并升。同时,建立财政支持引导机制,加强农业防灾体系建设。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5.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完成农业产品年度计划任务,农业总产值达到17.99亿元,增长11%。四是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双创”战略,完成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区和物流汽修园区年度建设任务,吸引企业尽快入驻。规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镇、村级服务点运营,年内孵化电商企业5户,新增网店100个,力争网上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新发展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500户、带动就业1200人,新增“四上”企业8户,培育成长梯队“三星”企业5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4.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8%。
2、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抓项目、增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49个,总投资30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3亿元。统筹抓好210国道过境段改线、327国道改建、梨园新区供水等35个续建项目,力促科技产业园供水工程、高铁站黄陵枢纽建设、潮塔移民安置等69个新建项目早日开工,推进黄陵北环线④、沮河城区段防洪工程、黄陵通用机场等19个项目尽快转化,做好印池水质提升、福泽路梨园段、聂洼航空小镇等26个项目前期。继续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认真研究中省市产业政策、投资动向和宏观调控方向,策划、包装、储备一批有吸引力、有拉动作用的好项目,主动对接协调,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上级计划盘子。
3、加强财政金融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面落实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资金统筹监管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财务监督检查、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保障资金运行安全。合理控制政府债务增量、逐步化解存量。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提升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机构在我县开展业务。
(二)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步伐
1、打造特色城市风貌。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加快建设延安副中心城市。坚持景区、园区、城区一体建设、融合发展,统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黄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建设,修编《黄陵县城总体规划》《梨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尽快通过《黄陵县城区城市设计》评审,编制完成《沮水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沮水街区建筑更新方案设计》。新区围绕打造“风尚新城”,年内建成智慧新区、龙湾新城社区服务中心、滨河路龙湾新城段、福泽路尧坡段、净化水厂至梨园新区输水管道、法院审判大楼等项目,完成东关片区、沮河沿岸棚改安置房、老年公寓、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等项目年度任务,启动实施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老城区围绕打造“风雅古城”,年内建成智慧旅游、数字城管信息指挥平台、河西小学地下人行通道、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堤防提升改造等项目,完成张寨片区棚改安置房b区、沮水文化街区、县城污水管网等项目年度任务,启动实施北坡底片区棚改、河西阳光热力改造等项目。
2、推进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推进续建、缺建项目建设,年内实施项目26个,计划投资5.7亿元。店头镇年内完成重点镇供水、集中供热扩容、气化店头二期、敬老院改建等项目,启动实施城镇道路亮化提升、张湾拆迁安置等项目。隆坊镇年内完成社区服务中心、中心街排水渠改造、街道亮化等项目,启动隆坊汽车站、小峁盖山体公园等项目前期。田庄镇年内完成安沟避灾移民搬迁、安沟休闲农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启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翡翠梨庄园等项目。双龙镇年内完成综合购物超市、索洛湾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姊妹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居改造等工作,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生态乡村59个。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着力优化发展条件和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抓好以“三变”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县镇村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站、联络点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双向转诊流程。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做好建筑、餐饮等非煤企业参保工作。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促进水、电、气等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稳步推进国企改制,统筹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2、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启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马上就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⑤。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项目审批、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的跟踪服务,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的良好环境。
3、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和方式,发挥12个招商引资工作组的作用,积极参加投资洽谈活动,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题招商、集群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着力招引一批牵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招引一批产业相关、产品相连的链条型项目。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1、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2018年全面脱贫目标,重点在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带的深化帮扶、措施兑现、政策落实、持续增收上聚焦发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九大脱贫工程”⑥,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以契机,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整顿活动,统筹抓好“两设施”“两房”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脱贫举措精准落地、精准见效。年内计划退出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351户1077人,力争除兜底保障外贫困人口全部越线脱贫。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挥黄陵中学“高新部”的示范带动效应,办好桥山中学“高新班”,推动联合办学继续向小学延伸,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内完成新区幼儿园主体建设及室外工程、新区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主体建设,确保店头镇第二小学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启动隆坊镇中心小学迁建项目前期,逐步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
3、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及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监护补贴,加强康复预防、康复服务。落实救灾救助及优抚政策,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好第10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力争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达标。
4、大力推进健康黄陵建设。深化交大二附院协管县医院工作,做好县医院“二甲”验收和新一轮乡医补充工作。年内完成原中医院建设工程,统筹好与县医院的置换工作,启动县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前期。抓好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深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实施餐饮业质量提升工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5、积极促进文体事业发展。聚焦黄帝陵和黄帝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下乡、文化“五进”和全民健身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好非遗名录申报和非遗展室的陈列布展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年内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6、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两率一度”。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和上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强隐患查治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黄陵
1、持续用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整改中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扎实做好桥山自然保护区内油井退出、陕西黄陵煤化工公司周边卫生安全防护距离内剩余居民搬迁等工作。加快城市污水系统建设,年内完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店头镇污水管网二期、阿党镇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开工建设隆坊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店头镇建筑垃圾处理场、田庄镇污水处理厂、双龙镇垃圾填埋场项目前期。
中国乡村行qq:467792709 邮箱:[email protected]
"));